骄阳烨烨,爬山虎蔚然生长。当下,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正如火如荼开展中,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的普查人辗转西藏和四川省内邛崃、三台、剑阁、中江等地,马不停蹄奔走在国情普查的路上。这是普查人此生弥足珍贵的经历,想着要记录一些他们在普查路上的身影,于是背上数码摄像机,赶往四川省绵阳市中江县测区,用镜头记录一些普查片段。
小伙子们核查村委会,热心的村长走出来问:“这里有一个地质灾害点,你们去了没有?”根据影像和村长的描述,来到地灾点,滑坡的地方四周绿树葱茏,像是一轴富春山居图却被生生撕去一角。前一晚刚下过雨,云开日朗,山道间可见农舍俨然,小伙子们熟稔地解译样本、采集像控点、变化区域、地表覆盖等数据。
远山一碧如黛,水田里忙碌着插秧的人们,绿绿的秧苗漂着阳光,在风中招摇,还有白鹤顾盼其间。正欲抓拍下这田园风光,车却停下来,原来是此处植被覆盖较好,水田、旱地难以区分。想来,我在车上看风景时,作业员们却时刻关注着影像和实际地物,在蜿蜒而雷同的村道间游走自如。老测绘人感慨,现在条件好了,有车了,以前都是“甩火腿”(四川方言:走路)调绘。年轻作业员说,现在任务紧,车辆确实提高了效率,天刚亮就出发,全天往返10个小时的车程大概有100公里,平均每人每天完成调绘的面积较以前大幅度增加。
一天的舟车劳顿后,晚上还得加班整理数据并规划第二天的路线,可小伙子们却依然豪情不减。谈话间得知,他们从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外业任务开始,就一直在路上。先是四川省内的邛崃试点,然后是西藏普查。提及西藏,难免眉飞色舞,那些忍饥受冻、踏雪寻径、凿冰开路,苦行僧般的经历和高海拔带来的疲倦、胸闷,以及明星满天时对家人的思念,都阻挡不了他们对这段经历的追忆。置身世界屋脊,不是平常的观光旅游,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描绘西藏的壮丽山川。华夏五千年,这是第一次,怎能不为之兴奋?回到成都,还没有从高原反应中回过神来,便开始再一次的试点,带上安装有自主研发的地理国情普查一体化软件的平板、高精度GPS接收机等精密仪器,散落于四川的各个县市,行走在山间、村道、街旁……
看着摄像机里5月22、23日这两天收集的地理国情普查野外调绘的影像片段,想着普查人为描绘锦绣河山以天地为家,迎面江上清风,仰望高山明月;看过退耕还林后的山青水秀,也见到仍然疏于治理的河流;感叹今日城市的繁华,也为农村的空巢老人唏嘘不已。
此番地理国情普查就如同一场别开生面的旅行,在路上,让筋骨体肤接受磨练,让视觉享受一场盛宴,让精神经受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