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 2012年9月,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郑州筹备成立;2013年6月,中原地区首次北斗高端论坛在郑州举行;2013年8月,中原首个以卫星导航为主题的全国性研究生暑期学校在郑州举行;2014年1月,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近两年,中原地区北斗产业在产学研联合推动下,表现出新兴高技术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频频聚焦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普通百姓的目光中。近日,从郑东新区传来消息北斗丝绸之路郑州站活动隆重举行。
两战略汇中原带来发展新机遇
8月15日上午,北斗丝绸之路郑州站活动在郑东新区举行。本次活动以“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交通运输应用”为主题,由交通运输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主办,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牵头)、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承办。总参测绘导航局杨宝峰副局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马冬副主任,河南省国防科工局袁其法局长,郑州市发改委、郑州市工信委等政府部门及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
本次活动是在9月初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前,为配合博览会首届北斗应用峰会暨北斗应用成就展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卡车集结赛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更好地宣传北斗应用成就、普及北斗知识、体现北斗战略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结合。郑州站活动紧扣“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交通运输应用”主题,内容包括“北斗/GNSS融合应用”暑期学校、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及技术发展专家讲座、北斗导航应用产品展览等三个部分。暑期学校已于7月中旬在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北大、清华等28所高校共100余名导航相关专业优秀博士硕士参加,通过前沿知识讲座、综合演练、军营参观等内容,让广大学子感受中原地区发展北斗产业的技术优势、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吸引后备人才。在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及技术发展专家讲座活动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许其凤院士作了“认识北斗,应用北斗”的专题讲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李广云院长作了题为“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及产业应用情况”的专题报告,两位专家着重对我国北斗大系统建设和协同创新中心有效推动中原北斗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参展企业代表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作了题为“北斗导航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主题演讲,介绍了北斗技术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应用情况。在北斗导航应用产品展览活动中,十余家企业展示了高精度GNSS自动化车辆调度监控系统、道路车辆电子摄像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北斗产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承办单位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结合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对推动中原北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学研共聚力建强北斗产业链
近两年,我省北斗产业发展迅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宏观上是2012年我国北斗二代一期建设完成组网,为民用推广提供了宽广平台,就中原地区而言是我们成立了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和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为产业发展汇聚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使其及时步入了快车道。
为此,记者采访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李广云院长。据其介绍,协同创新中心由产学研各领域9家单位于2012年9月共同筹划组建;2013年10月,获总参测绘导航局正式批复,组建军队级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6月,中心参加第三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答辩,成绩位居参加答辩的27所省内高校之首,有望年底挂牌。
协同创新中心知名专家云集,现有6名两院院士,30余名正高职专家,中心主任许其凤院士全程参与了我国北斗大系统建设顶层规划,并完成星座设计。中心致力发挥专家优势,在北斗领域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相关专家在“北斗云谷”、“北斗产业园”布局设计和筹划建设中为省发改委、郑州市工信委等单位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承办“郑州市北斗系统应用及产业化高端论坛”、相关新闻发布会和学术会议,运用学术和传媒的力量提升了郑州在全国导航领域的影响力。
协同创新中心以“院校支撑、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推动”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模式,积极投身中原北斗产业发展,尤其在基础建设、区域市场拓展、服务经济增长点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中心成员单位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建设的北斗导航综合实验系统,是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批准的河南省首个北斗典型示范基础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行业用户提供分米级高精度导航服务。中心发挥在北斗高精度授时和时间同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研制了8800套电力时间同步系统和北斗授时模块,市场占有率达70%左右,实现了中原北斗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局部突破。此外在航空港区建设中,着力推进北斗导航物流应用和智能交通示范项目,倾力打造空陆一体化智能交通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
展望未来,中心将着力培育军民融合创新基地、郑州高新区北斗云谷、郑州航空港区北斗产业园等3个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培养3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北斗专家人才,提供3万个左右就业岗位,使中原北斗产业的产值实现大幅跃升,为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觅焦点巧借力升级交通大枢纽
郑州,一座和交通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她近百年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积累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习主席访问中亚,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建设东起连云港,连接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经霍尔果斯口岸西出国境向欧洲延伸的经济产业带。从此郑州的定位悄然从中国的交通中心、铁路心脏跃升为欧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
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摆在面前,如何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整合中原产学研优势?北斗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们在一番思索之后又将目光汇聚到了交通上——建设基于导航技术的高效、便捷、智能交通网经济圈,让郑州这个中国最繁忙的交通调度枢纽,跃升为横跨欧亚的交通信息枢纽、区域经济中心。
据河南省北斗产业领军企业——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立介绍,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斗产业化发展,针对河南省智能交通领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正在构建一整套基于北斗的交通运输监控管理系统平台,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系统投入使用后可全面整合河南省陆路运输、内河航道、路网监控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调度指挥,逐步建成我省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服务监管体系。
在信息系统林林总总的今天,千万不要忽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因为它管控的是交通,是中国咽喉——中原腹地的交通,它的运行效率会真真切切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马冬副主任告诉记者,基于卫星导航技术的交通管理信息化跃升,将有效推进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中原地区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切实降低多数产业的物流成本。据估算现代物流有望将产业中物流的成本占比从目前的18%向国际领先的10%靠拢,这将为中原经济圈建设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赢得8%的后发优势。而现代物流的高产业辐射度,将使关联产业很快看到北斗带来的便捷,盈得的红利,这将为北斗尽快融入各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无限商机。
总参测绘导航局杨宝峰副局长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支撑和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北斗系统独特的技术体制和优势已得到各界广泛认同,北斗应用从无到有,以点促面,快速发展,成绩显著。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此次北斗全程保障丝绸之路卡车集结赛,就是对前期应用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集中。
站在新丝绸之路上仰望北斗,她的角色已不再是简单的领航指路,为通行于中原大地的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聪慧外脑是她更重要的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远古丝绸之“路”,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穿越,增添源于中原的北斗之光。
原文链接: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815/c1008-25474247.html
附:
郑州日报:北斗导航产业助力郑州智能交通建设
本报讯(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崔鸿雁)北斗导航产业在河南发展迅猛。15日,在郑东新区举行的北斗丝绸之路郑州站活动,展示了北斗导航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产业价值。
2012年我国北斗二代一期建设完成组网,为民用推广提供了宽广平台。同年,在郑州成立了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充分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为产业发展汇聚了强大的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河南北斗导航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据悉,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中,将着力推进北斗导航物流应用和智能交通示范项目,倾力打造空陆一体化智能交通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
15日的北斗丝绸之路郑州站活动以“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交通运输应用”为主题,分两个环节进行。在专家讲座活动环节,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作了“认识北斗,应用北斗”的专题讲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院长李广云作了 “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及产业应用情况”的专题报告;参展企业代表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作了“北斗导航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主题演讲。在北斗导航应用产品展览环节,十余家企业展示了高精度GNSS自动化车辆调度监控系统、道路车辆电子摄像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北斗产品。
原文链接:http://zzrb.zynews.com/html/2014-08/17/content_594667.htm